《英勇之地》最初的PC版是一款别具特色的游戏。它采用卡通画风俯视角,融合了沙盒建造、合作副本、吃鸡以及大规模PVP等多种玩法。其装备与武器系统十分简单易懂,几乎是将MMORPG简化到了极致,不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玩家拥有极为丰富的选择,从装备到角色,都能完全自由地进行混搭,并且在此基础上具备强大的社交粘性。深入体验后,玩家很容易在各种玩法中沉浸一整天,乐趣十足。
显而易见,《英勇之地》本身易于上手的简单框架与手游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如今,该游戏已正式登陆各大应用商店,力压众多游戏,登上免费榜首位。
这一情况颇为不同寻常,尤其是近期,不少“端转手”的游戏境遇不佳,使得这个曾经常规的“翻红必火”手段变得难以捉摸。那么,《英勇之地》究竟做对了什么呢?确实值得深入探究一番。
当一款MMORPG被提炼到只剩精髓
手游版《英勇之地》的基础规则与端游版基本一致,但考虑到操作便捷性,去掉了沙盒建造部分,更加侧重于MMORPG方向。然而,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毕竟这款MMORPG相当“简单”。
所谓“简单”,是指游戏中没有复杂的地图,没有技能描述长达数页的boss,也没有令人头疼的输出循环,有的只是打怪、升级、刷装备。但就在这个简单的基础框架下,为了打造出自己心目中最强的Build,玩家需要结交伙伴、刷副本、查阅图鉴以寻找最佳装备选择,或者参加PVP活动。游戏结构越简单,玩起来反而越有趣。这都得益于《英勇之地》采用的一种“摊大饼”式的内容填充逻辑,即以数量取胜。
在测试版游戏中,有27个可免费游玩的英雄、50种武器以及超过10套的套装。除了套装不一定拥有主动技能外,每个英雄都有一个主动技能和被动技能,每种武器也都有完全不同的特色和主动技能。在战斗中,玩家可以装备3把武器用于切换,这样加起来至少有4个技能可供使用,再配合走位、拉扯,实际战斗中有很多细节值得研究。
就拿武器来说,和许多俯视角动作游戏类似,近战武器通常具有攻击速度慢、伤害高、近战攻击范围广等特点,而弓箭、法杖等远程武器则具有攻击速度快、伤害较低的风格。但除了普通攻击外,各种武器带来的技能才是关键。
这些技能会与游戏中的Boss产生反应。例如,有一个boss需要固定的攻击次数才能击破护盾,那么在主力输出武器之外,能够瞬间发射大量箭矢的“惊雷”弓箭就非常有用。同时,玩家选择了修女角色,可以依靠角色自带技能回血,这样就可以腾出一个原本用于回复血量的武器栏,放置另一个拥有高攻速技能的飞刃,加快击破护盾的进度。在“开荒”boss的过程中,类似的武器置换和调整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此外,游戏中所有武器都有对应的“属性”,除了要破解boss本身的能力外,属性对应也十分重要。
于是,按照游戏给出的图鉴,找到合适的武器和装备,反复刷对应的Boss直至集齐,再回到副本继续开荒,就构成了前期游戏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看着自己收藏的武器库不断扩充,实力不断提升,击败更强的Boss,玩家就会逐渐进入那种“上头”的状态。
说到这里,有必要谈谈手游版《英勇之地》给人的整体第一印象。首先必须提到的是,游戏的新手指引做得非常出色。就像前面所说的角色、武器等不同物件的搭配,利用图鉴寻找想要的装备和目的地等,在本身就不算复杂的情况下,教学涵盖了基础操作、进阶搭配、试用等多个方面,让玩家跃跃欲试,不知不觉就融入了游戏节奏。
“端游转手游”的不适感?不存在的
游戏玩法浅显易懂且内容深度广阔,这正是《英勇之地》这款自有IP能够力压众多“手游版”老游戏的原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游化”就如同一个成功复制机,在手机上批量复制端游的成功模式,但如今同样的策略似乎不太奏效了。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取决于游戏本身的基础,也取决于为了“手游化”所做的改动幅度。当一款游戏本身不适合手机平台却强行推出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游戏基础来看,《英勇之地》是难得的“中间形态”。其易上手的系统适合手游操作环境,足够深度的内容也能让许多玩家在PC上享受进阶体验。而且这二者相互渗透,同样的规则和操作模式在PC上玩起来很顺畅,接下来我们也要讲讲手机版的《进化之地》如何在深度内容上化繁为简,带来无负担的“上头体验”。
到此为止,玩家已经接触到了游戏的基础框架,但很快情况就会有所变化。变化发生在Boss身上:要击杀的Boss不一定会乖乖待在副本里等着玩家去刷。有些Boss在大地图上,玩家可以随意攻击,它们只需几秒钟就能复活;有些Boss则是副本里的守关强敌,需要玩家好好琢磨应对方法。点开菜单,能看到多种多样的游戏模式,除了开放野外地图和副本外,还有爬塔模式、打桩玩法、攻防、占点等各种规则的战场模式,甚至还有专门针对游戏规则打造的吃鸡玩法。
当然,还有最经典的大规模PVP战场,场中有一个Boss,它能掉落令所有人都渴望的神兵……
当玩家开始感慨“哎呀,《英勇之地》怎么这么难搞?”的时候,有一个破局方法就在眼前——去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队挑战。
是兄弟,就来……来做什么来着?
在详细探讨《英勇之地》的多人玩法之前,先介绍一个概念。在游戏设计专业领域,对MMORPG有“主题乐园式”和“沙盒式”两种分类。
“主题乐园式”就像一个游乐场,有各种为玩家量身定制的游乐设施,玩家需要和其他人一起玩特定的游乐设施才能体验到乐趣,玩家之间一般不需要有“玩伴”以外的复杂关系。
而“沙盒式”则更像一个现实社会,仅提供一个具有“打怪升级”“掉落拾取”“世界Boss”等基础规则的世界,至于玩家之间如何相互交易、拉帮结派,甚至结仇结怨,那都是玩家自己的事情,于是围绕玩家的关系就多了“仇敌”“同行”“师徒”“甲乙方”等等。
可以发现,前者往往下限较高,上限相对有限,《魔兽世界》就是典型代表;后者则上限更高,下限也更低,高可以达到《EVE星战前夜》的程度,低也可能低至各种《热血传奇》的翻版私服。不过,《英勇之地》显然汲取了两者的长处,又以“沙盒式”的精髓为主。
《英勇之地》的长线游玩内容,主要围绕继续在装备Build上做文章。游戏中无论是武器还是防具,升级强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游戏改变了端游版的“残酷”设定,如果玩家在危险区域或PVP区域死亡,不会掉落手中的武器,而是扣除一些经验值和少量修理费,但这仍然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死亡惩罚。因此,为了打造一把属于自己的神兵利器,玩家们会自发地“抱团取暖”。
这里的“抱团”,并非仅仅是在战术战略上彼此配合那么简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人情世故”。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将成为游戏后期的核心主题。
就以大规模PVP场地中的Boss为例。众所周知,这种放置在战场中的奖励目标,绝不是在两方(甚至测试版中的地图提供了三方)的混战中被乱拳打死,而是当一方独霸战场后,场中的Boss彻底成为一伙人的“圈养宠物”。那么围绕着“资源”产生的拉锯战、彼此算计的信息战、猜忌人心的心理战,就是这个游戏后续的精彩之处。
还记得当年的“沙巴克”吗?《英勇之地》里有它的plus pro max超级加强版,绝对能让玩家在其中沉迷一整天,沉浸于“是兄弟,就来砍我”的氛围中。
现在,玩家先来体验一下这个游戏模式。就是这个从多渠道刷Boss的游戏模式,规则简单易懂,但如何达成目标,如何与其他玩家产生交互和碰撞,是游戏上手后大部分的内容。虽然这显然源于端游理念,但在移动网络发达的当下,玩家社交无处不在,社交成分的增加与游戏本体的轻量化恰好打造了一套极其适合手游的游戏规则。
结语
总的来说,《英勇之地》的手游版得益于原来端游的优秀基础,打造出了同样令人沉迷的游戏模式。其本身就很适合手机的游戏节奏和简单框架,轻松实现了易于上手、难于精通的效果。无论是战斗本身的操作,还是更进阶的刷宝、养成,都具有不错的深度。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前提下,游戏提供了高粘性的社交,让玩家爱不释手,从而构成了最终“上头”的爽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