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星船:马拉松》评测专稿:仿生人能否寻到大红电子羊?

锚点111

  如果你不是Bungie的忠实粉丝,可能会和我起初有相似的疑问:为什么这款经过多年沉淀的新作《失落星船》在主标题后会意外地标注“马拉松”?

  这绝不是指游戏中包含类似“吃鸡”或“下棋”这种玩法的简称,否则在异星举行马拉松比赛岂不是显得没有新意?

  从多个角度看,其实“马拉松”更适合放在“失落星船”之前,成为整个作品的主标识——事实上,游戏的英文名就只有“Marathon”。这名称看似与游戏情节毫不关联,但实际上它源自Bungie早期推出的代表作:初代《马拉松》。

  初代《马拉松》对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剧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FPS鼻祖《DOOM》发布一周年后的1994年圣诞季,Bungie便推出了《马拉松》,意图挑战约翰-卡马克所提出的“FPS游戏无需剧情”的观点。

  尽管名称颇具希腊古典色彩,但初代《马拉松》与《光环》以及《命运》一样,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宇宙间的科幻故事,反映出Bungie擅长打造的外星人与人类、机械与生命、控制与自由等对立主题。

  全新重制的《马拉松》也沿袭了这一设定。玩家将化身为一名将意识上传到仿生人载体中的“疾行者”,受各大势力雇佣,在失落殖民地“天仓五IV”上应对AI机器人和敌对“疾行者”的进攻,同时搜集资源提升自身实力,并逐步揭开隐藏在殖民基地背后的谜团。

  谈到《马拉松》与市面上其他搜集、射击、撤退类游戏最大的差异,当属其独特的美术表现风格。Bungie称之为“Graphic Realism”,即图像现实主义。这种风格通过简约的设计语言和单一而鲜明的色块来体现视觉冲击力。

  通俗来说,这种风格大量使用高对比度的纯色块,弱化了复杂的细节,使整体画面充满冲击感。与《阿基拉》、《镜之边缘》等画面风格鲜明的作品异曲同工。

  看似简单,这种风格实际上对光影效果要求较高。虽然画面细节被简化,但并未完全舍弃,而是需要通过反射与阴影等手段来表现。否则,画面会显得层次不足,仿佛廉价塑料制品般缺乏质感。

  遗憾的是,《马拉松》在光影调校方面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在较小的室内环境中,虽然能通过镜面反射与多彩打光稍作掩饰,但一到室外,阴影效果的不足便使画面整体表现大打折扣。

  对于身着亮丽装备的玩家来说,缺乏阴影的掩护意味着在野外极易暴露行踪。而《马拉松》中的AI敌人视野极佳,一旦发现目标即会迅速集结攻击,且射击精准。

  若玩家选择迎战,不仅要面临被敌人趁机攻击的风险,还需耗费大量子弹清理敌人。而击败它们后,通常也不会掉落多少有价值的物品;反之,如果选择忽视,这些反应敏捷且分工明确的AI小队便会迅速贴近,给玩家带来沉重打击。

  目前看来,这些野生AI主要作用仅在于揭示玩家位置、耗费资源以及淘汰状态不佳者。随着游戏深入,相比遭遇这些AI,我甚至更期待遇到真人对手,因为真人在换弹和治疗时往往能提供短暂的缓合,而AI则总是不顾一切地采取攻势。

  如果你不太喜欢激烈对抗或枪法较弱,可以选择目前提供的4个角色中的“VOID”,凭借隐身和烟雾等技能全程规避交火,而不必正面迎战。

  事实上,我个人常常采用这种策略。但在A测版本中,《马拉松》似乎并不鼓励玩家完全回避战斗:游戏将单人队与三人小队配置在同一匹配池内。若你打算单独游玩,必须具备相应技巧、耐心和运气,否则在面对AI与多人组队的联手围攻时,很难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

  虽然战斗系统颇具挑战性,但游戏独特的战利品系统依旧激励我连续体验多局对战。

  在游戏中,战利品大致分为:状态恢复道具、武器相关物品、人物义体配件以及换金升级材料等。前两类属于常规物资,用以保障基础战斗能力;而后两类则帮助玩家构建独特的玩法体系,从而提升整体战斗上限。

  既然玩家所扮演的角色本身就具备各种潜能,那么通过安装不同部位的配件来获得新能力也是水到渠成的设定。

  角色义体配件种类繁多,有的简单直接提升属性数值,有的则为角色提供额外的增益效果。例如,有一种配件能明显降低近战攻击产生的热量,实质上就是减少体力消耗,从而让玩家在激战后能迅速撤离现场。

  更有一些珍贵的配件,获得后便如同获得了一项强大而额外的被动技能,从而在战术上带来巨大优势。

  即使暂时未发现高价值配件也无需气馁,地图上随处散布的换金道具和升级材料同样关键。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在各大势力的对接点处可以用以永久提升义体基础性能或解锁全新品类。

  这种设定有点类似《逃离塔科夫》的锻炼与市场系统,只不过将费时费力的锻炼过程转换成了搜集过程。

  总的来说,这些系统都表明《失落星船:马拉松》不仅仅想在搜集、射击和撤退类游戏中随波逐流。Bungie显示出足够的雄心与决心,力图将其打造为继《命运2》之后,FPS领域又一款经久不衰的服务型游戏。

  我个人倒希望Bungie能重回剧情驱动的单机FPS领域,哪怕无法复制《光环》的辉煌,重启《马拉松》单机项目或开发全新IP亦可。然而,《失落星船:马拉松》问世后,这一愿望可能会再次遥遥无期。

  不过,作为Bungie下一阶段的重点作品,从目前游戏表现来看,《失落星船:马拉松》仍有许多需要打磨和提升的地方。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